首页

诗蔓女王踩踏

时间:2025-05-26 07:42:15 作者:2025中国电影节在伦敦开幕 聚焦光影中的中英友谊 浏览量:56974

  中新网泉州9月18日电 (吴冠标)华侨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闽江学院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克明18日分析称,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标志着两岸交往将从一般的交流合作正式上升为融合发展状态。

  “最近三四十年的两岸交往状态以交流合作为主,破除了早年两岸间长期对峙关系导致的隔绝状态。”在陈克明眼中,交流合作是一种广泛的、一般的相互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岸交往不应仅停留在建立一般相互往来的关系,而该探索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关系,即“融合发展”。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一水相连,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闽台两岸在血缘、语言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福建与台湾地相近、人相亲、文化一脉相承,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陈克明道。

  陈克明指出,《意见》更强调台胞的社会参与度,希望通过示范区建设,让台胞不只“进得来、住得下”,还能融入到大陆的社会里。“《意见》不仅支持对台胞的工作生活进行法律保障,完善涉台司法服务,还鼓励台胞参与福建法治建设。而接入到法律相关活动,本身就意味着较深的社会参与度。”

  “另一方面,《意见》还强调闽台经贸深度融合,支持两岸企业建立企业联盟,利用资本纽带和资本市场运作,加强两岸企业科技研发合作,强化两岸供应链、价值链的完善和韧性,不断增强两岸产业、企业的紧密关系,推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陈克明说。

  陈克明认为,过去的两岸交流合作以点为主,是个别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和产业的点状合作,这次的《意见》提升了两岸交往的广度,在福建省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发展闽台关系的具体做法。“从‘点’到‘面’,面的接触越大,两岸的关系就会越紧密。”

  此外,陈克明还认为,《意见》的发布,对福建和台湾都具有重大意义。“两岸建立长期且稳定的关系,不仅对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正面影响,台湾也能利用这个优势,通过深度融合的闽台经贸关系,把产品、技术辐射到大陆的其他地方,激发经济活力,实现经济发展。”

  “因此,我相信《意见》落地见效后,两岸之间的关系维系程度会进一步提高。”陈克明表示,非常期待两岸的交往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真正建立起长期且稳定的紧密关系,实现融合发展。(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用脚步丈量城市 2024南京马拉松金秋鸣枪起跑

倘若是二百年前,大家的文化背景相差极大,这个问题还有合理性。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电影、小说都很容易获得,更何况中国观众对《悲惨世界》十分了解,甚至看过与之相关的许多文艺作品。我们不需要对中国观众做特殊的设计。相反,正因为中国观众熟知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创作上的挑战。

运动使人快乐 马拉松赛中的那些开心面庞

10月28日,君乐宝乳业集团营养专家委员会首次研讨会议在苏州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任发政等8位国内乳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就乳品营养与健康、婴幼儿配方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发展策略进行深入研讨,旨在为人类健康与婴幼儿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营养支持,共商未来发展之路。

教育部等四部门部署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其间中小学校须开展1次视力监测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水利部2019年公布的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涉及黄委直属的天水、西峰、绥德3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长期以来在水土流失规律观测试验、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示范推广、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领命出征!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赋予文化自信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更是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以及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滋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磅礴伟力。

海南“追箭游”火热 航天旅游产品加速“上新”

相比传统一次性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将增加4项关键技术:一是“落得准”,二是“接得稳”,三是“用不坏”,四是“修得快”。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要从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的研制开始。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